才剛踏進與郭馥茗約好碰面的餐廳,便看見身著條紋棉上衣、牛仔褲及咖啡色靴子的她,早已自若地坐在餐廳一隅,翻閱著桌上的書,輕啜幾口水,「從容而優雅」是對她的第一印象。言談間總帶著微笑的郭馥茗,感覺相當平易近人,但只要一談到文化或藝術,她便會立刻道出具有足夠衝擊性且發人省思的見解,反映出骨子裡那股對土地、對環境最熱切的人道關懷!
攝影__Yvonne
「一個國家沒有文化,就像一個人沒有營養,站不起來也沒有精神。」身為島民工作室創始人並擔任總監的郭馥茗認為,台灣人很有生命力,很熱鬧也很多元,有美式的隨性,有本土的純樸直率,甚至摻雜了東洋式的「可愛」。但是,台灣人對自己在地文化的認知在哪?對於台灣這塊土地了解多少?郭馥茗提醒了我們這些台灣島民應該思考的一課!
然而從事設計這一行的郭馥茗更常思索的是,設計怎樣能確切深入台灣島上人民的生活,島民該如何設計出台灣人民需要的物件,又如何將這些物件形塑出新的美學形狀?藉由量身訂做且富有特殊意涵的設計,引導大眾習慣於設計,發現自身對於美感的需求,並且渴望獲得滿足,便成為她與夥伴們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。
台灣的好,島民都該知道
「台灣有很多好的東西,可是我們對自己的肯定似乎不夠。」郭馥茗皺著眉頭說。
每次跟國外朋友或國外藝術家交流時,總驚訝地發現,他們非常喜歡台灣的東西,像是農夫的草帽,路邊攤的小吃,或是台灣的水果,甚至是台灣人,他們都很愛,喜歡得不得了!這些台灣人習以為常的東西,對西方人來說,卻因有著「異國情調」,而能客觀地看見台灣的好。反觀從小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台灣人,卻不知道自己的東西究竟好在哪?
從法國留學十年才歸國的郭馥茗說,當初回到台灣第一件事就是成立「島民」,因為這個想法在她的腦中盤旋已久。台灣有許多珍貴的文化資產,但在西方文化強烈入侵台灣之後,很多原本這個島上美好的事物,都漸漸被淡忘或失去了。西方國家有他們的優點,但如果只是一味地追逐或模仿,忘了這塊每天生活的土地,是非常可惜的!畢竟「文化」講的是在地,要肯定這塊土地,就得耕耘在地的文化。
每件設計產品都有一個故事
二〇〇六年,島民工作室剛成立之際,推出一系列花器設計,不僅關注環境保護的世界性議題,更將焦點拉回台灣的在地生活文化,讓島民這個品牌同時受到國內外的矚目。
一只名為「羅哈恰拉島」的花器,讓WHOTEL全球設計顧問Charles Farruggio也深受感動。這件作品的靈感來自於一座名為羅哈恰拉島的島嶼,它原本只是位在印度洋上一座沒沒無名的小島,但在二〇〇六年因溫室效應導致海平面上升,它成為全世界第一座被淹沒的有人島嶼。此花器藉由重現羅哈恰拉島未沉沒之前的太平意象,警惕世人應注重地球暖化的嚴重性。
另一只名為「裂縫」的花器,是偶然間郭馥茗與夥伴看見巷弄間的水泥牆角邊,總有從石縫中鑽出頭來的小花小草,讓他們有了「裂縫」的概念,而他們更發現這種在石縫間依然努力生存的「草根性情」,跟台灣先民篳路藍縷開創寶島的堅毅精神不謀而合。從作品中可以窺見,「島民」這個名字所揭示的概念︱︱
我們每一個人不僅是台灣的島民,更是地球村的島民;島民的設計不只關於台灣,也關乎世界。
羅哈恰拉島花器。攝影_Yvonne
裂縫花器。攝影_Yvonne
島民創作無設限
所有關於在地生活形式、自然生態、動物保育、環保綠化的議題都是島民渴望透過設計去訴說的議題。從日常用的各種生活器皿、餐具、燈飾,到可以穿的T恤、可以寫的筆記本、文具,多是以台灣瀕臨的稀有動物為設計主題。郭馥茗說,當初和夥伴成立這個品牌時,就是希望所有設計的物品都是跟在地生活、跟台灣有強烈連結性的,不會有所設限!甚至是去年六月才在新竹正式開幕的「慢食堂」餐廳,其室內設計都出自於島民之手。
最近最令她興奮的跨界設計,就是去年十二月和古典打擊樂團一同完成的跨領域藝術創作,由樂團負責音樂表演,島民則負責設計影像詮釋,因為是首次嘗試這樣不同以往的創作,難免有些理想概念沒有完全落實,但郭馥茗還是很熱切、生動地描述當初進行影像拍攝和討論的種種,從她敘述時那閃著光芒的眼神當中,可以想見,未來她將帶領島民,邁向更多無限的可能!
郭馥茗的下一步要推出什麼設計,想要說怎樣的故事?各位島民,敬請期待了。
People Data 郭馥茗
攝影_Yvonne
畢業後和幾個志同道合的設計、藝術從事者一起成立島民工作室與白方塘畫廊,和夥伴們自詡為藝術家、設計師與都市律動的觀察者,掌握世界城市的脈動,探尋在地文化的脈絡,試圖將藝術融入常民生活中,運用設計傳承台灣島的生活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