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路徑,所指向的那一端,對你來說,是個怎樣的距離?
以3D立體的空間概念,你會在3條軸上面畫上什麼?
藏寶圖、記憶拼圖、還是...
甲地至乙地之間所存在的間距,若用記憶的容積去拉出一條X軸線,則構築出一條回憶與遺忘的路徑。若用過去式交錯進行式的時間編碼匯出一條ㄚ軸線,則陳述了旅人的感官片段,始自於記憶的暫存及暫留。Z軸線則如同莒哈絲筆下每每被勾勒的那一段段「距離」,單薄兩端之中充斥著實驗性的時間回溯。
圖片提供_寶藏巖國際藝術村
圖片提供_寶藏巖國際藝術村
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老屋重生「閣樓青年會所」
「一個路徑,以及其所指向的記憶片段」是寶藏巖國際藝術村「閣樓青年會所」首檔展覽,將於10月28日至明年2月28日,橫跨影像、聲音、裝置、舞蹈等領域,結合藝術觀點與場域精神的概念展。
《一個路徑,以及其所指向的記憶片段》的展覽設定於,當旅人抵達這個村落旅店後,其所挾帶而來與遺留而下的記憶片段,正為此空間的命題本身所指涉著,展於「閣樓」的青年會所。參展藝術家則藉由影像、聲音、裝置、舞蹈等不同媒材各自表率了對時間刻度裡的記憶塑形。
圖片提供_寶藏巖國際藝術村
「寶藏巖國際藝術村」於2010年10月正式由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藝術村營運部進駐營運,以「聚落共生」的概念引入「寶藏家園」與「藝術進駐計畫」。3年後,營運團隊延續共生的精神,打造老屋重生的「閣樓青年會所」,成為村內的新生空間,提供另一條認識寶藏巖此獨特場所的路徑。
藝術村營運部特別邀請台灣當代青年藝術家林冠名、陳萬仁、周東彥、舞蹈家余彥芳以及新媒體團隊「噪咖事務所」,經由他們對寶藏巖聚落與青年會所的觀察,並透過藝術作品再現,重新探索寶藏巖的歷史紋理與自然景觀。
10月28日「一個路徑,以及其所指向的記憶片段」青年藝術家聯展開幕當日下午,除了藝術家靜態作品展示,舞蹈家余彥芳將在「閣樓青年會所」首次發表以寶藏巖歷史斷面為發想主題的全新舞作《路過‧寶藏巖青年會所》,台北市文化局局長劉維公也到現場觀賞。
喜歡旅行的你,不妨走一遭,以旅人的角度,發現遺落在寶藏巖聚落中的過往記憶、享受山城巷弄間的人文風景,想必會有不一樣的收穫。
參展藝術家及作品介紹
噪咖事務所
新媒體團隊『噪咖事務所』所展出之作《風之櫃》企圖用堆疊著專屬於這場所的聲音,如人聲、鳥聲、雨聲…來召喚這稍縱即逝的片刻。「聲音」無形、無色、無味,它們恰如其分地表現出潛藏在這裡的每一個枝微末節。當聲音在我們大腦裡盤旋,縱使只是片刻停留,記憶將會隨之出現。《風之櫃》希冀透過「聲音」體現寶藏巖青年會所的空間經驗,不需要冗長的註解或提示,這兒勾勒出一幅生動的畫面。於是,想像力、記憶和知覺經由現實與非現實交替之間創造出來而產生了共感。
圖片提供_寶藏巖國際藝術村
林冠名
作品《藍,經驗複製》對箱子(電視)所再現的時間作出的提問,當電視展現於世人之初,人們是多麼好奇這樣如同箱子一般的物件為何能投影出日常生活於「現場」可能難以瞧見的事物? 時至今日,人們當初的好奇早已隨著時間而消逝,而這箱子如今卻經常上演著為此而製造的「荒謬事件」。《藍,經驗複製》中的影像呈現著天空,以詮釋不論過去或現在,人們依舊不時抬頭仰望。藝術家藉由「複製」,讓天空的觀看方式進入一種拋開、休息和反省的循環中。
周東彥
「身體在等待,身體在流動,身體在漫遊;空間在等待,空間在流動,空間在漫遊;日夜流動,時間行走。」擅長跨界劇場創作的藝術家周東彥之作《作品名TBC》以環景影像錄製的呈現方式,將視角由從閣樓望出去,快速道路宛如動脈一般貫穿了城市,連結了四面八方。
余彥芳與歪藝術團隊
《路過,寶藏巖青年會所》是余彥芳所編之舞作,以寶藏巖獨特的歷史斷面為題材,抽象地轉嫁在肢體語言與動作關係的發想上。因應需要而生的寶藏巖歷史斷面,層層疊疊、相應共生,有時感覺互不連貫,遠看又儼然是一幅聚合的群象,余彥芳將如此印象放到肢體動作和雙人關係裡,讓舞作「長」在青年會館裡。
展覽資訊
展覽時間:2013/10/29(二) – 2014/2/28(五),周二至周日上午11:00至下午18:00
展覽地點: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閣樓青年會所 (台北市汀州路三段230巷38-2號)
臉書專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ttichostel
*此次展覽為免費開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