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想喝杯好咖啡,或許不是這麼難,走進家手沖咖啡店,撲鼻而來的咖啡香,撩動感官,一杯好咖啡就在眼前,但咖啡之所以迷人,就是因為它的美味取得不易,因此,製作道具的職人,為了淬鍊咖啡的風味窮盡山水,只求將那醇厚動人的滋味呈現。四位來自日本京都的傳統工藝職人,移植千年傳統工藝,挑戰製作增添咖啡美味的道具,讓咖啡道具有了新高度、新層次,更開創了新視野。
京都的工藝,是世界共同認定的文化寶藏,經歷千錘百鍊的銅茶筒、縝密編織的金網、為了宇治茶而手製的陶茶具、與老師傅手工編織的竹器,它們是京都人的驕傲,更是歷史加起來超過千年的傳統,是京都人家中必備的生活道具。
但無論這些老工藝再好,在工業及科技高速發展的現今,人們並不執著於過往的樸實無華,轉而喜歡生產快速、造型新穎的新世代產品,老工藝在光速前行的時代中,逐漸沒落凋零,「金網つじ」職人辻徹說:「父母和我說,現在沒有人要用手工編織的銅製道具了,叫我放棄家業,另謀轉行,但我認為老工藝的可能性不該只有如此!」幽默的他跑去南美尋找靈感,回到京都後接下金網つじ,開始重振家業,「既然世人不再喜歡那些老道具,那我們就開發新產品、開拓新的可能性!」更邀集京都老舖開化堂、朝日燒及公長齋小菅,帶著京都自豪的工藝,加入新世代所著迷的咖啡文化,讓老工藝浴火重生。
開化堂的銅茶筒、金網つじ編織的金網道具、朝日燒的陶茶器、公長齋小菅的竹編製品,這四家古道具老舖各有所長,年輕的職人們,從五年前起,開始密集的聚會、研究,試圖擷取古工藝的精華,拉進與咖啡文化的距離,然而,要做出增添咖啡美味的道具,可沒有那麼容易。
挑戰製作咖啡濾杯的「金網つじ」職人辻徹,就遇到不小的難題。過往,金網つじ便是以傳統編織工藝來製作料理道具而聞名的,但遇上了咖啡,圓錐濾杯的傾斜角度、濾杯網目的長寬密度,以及紅銅底座高度與網編濾杯之間的比例,都需要經歷與烘豆師、咖啡師聯手,不斷地通過手沖考驗。
這試驗的期間很長,有四年的時間,辻徹嘗試了許多次,總共到第五個正式版本,才讓與他們合作、東京知名的「中川ワニ珈琲」烘豆師中川先生點頭通過。
「開化堂」第六代八木隆裕說:「如果人們只把它們擺在架上當藝術品,道具就沒那麼充滿朝氣、生活感了。」
除了金網つじ的咖啡濾杯,開化堂則開發了與此濾杯搭配的咖啡下壺,看似平凡無奇的下壺,也無方便倒出咖啡的尖嘴,而這正是用心所在,經由反覆試驗,將筒壁控制在1毫米以下的精度來製作,讓四面八方均可出水,也能斷水斷的優雅。另外,朝日燒和公長齋小菅,分別也開發出陶質的咖啡杯、與竹製的點心盤,簡單乾淨的造型,成為桌上耐看、實用的日常道具。
「我們不希望它們在博物館裡,我們希望它在你生活裡。」與這些京都職人相知相惜高達十年交情的「森/CASA」,一直以來的信念,就是很希望世界上經典的設計,都能融入每個人生活中。
化古工藝為新道具,將每一粒咖啡豆的精華轉換成醇厚的滋味,這些化繁為簡、直覺式設計,融入深層的思考與技術,在不經意之間,讓人親切無拘的操作這些器具,賦予充滿朝氣的生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