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醒你

本網站隱私權政策已於2018年7月20日更新,請至閱覽並同意新版隱私權政策,若您未勾選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,則視為您已同意新版隱私權政策。

登入 / 註冊

會員登入

網友 / 設計師註冊

首頁 > 找文章 > 設計師撇步|電視專訪 > 【TV】Design News假日必去!看見台灣竹編、瓦窯新生命

【TV】Design News假日必去!看見台灣竹編、瓦窯新生命

文、整理_曾琪婷 影片剪輯_曾琪婷 圖片提供_竹青庭人文空間/三和瓦窯
在大地色調溫潤而和煦的圍塑下,空間傳達出淡雅怡人的用餐氛圍。
在大地色調溫潤而和煦的圍塑下,空間傳達出淡雅怡人的用餐氛圍。

在經濟快速成長背後,在地文化的保存、台灣傳統技藝的復甦,成為新一代人反思的根本。而在台灣傳統年代,枝幹碧綠,外圓中空,帶有清高君子之風的竹子,因其生長期短、堅韌,成為常見的生活用具;而竹山,則是竹工藝最繁盛的地點。當竹山隨著時代興衰起落,提倡小鎮文創的何培鈞,決定活化舊有台西客運站,重展竹林清幽風華。

在何培鈞與陳永興建築師、蘇素任工藝家合作下,閒置的客運站二樓搖身一變,成為小鎮新亮點。空間立面以手工竹編技法延伸至天花,突破竹林意象,在無邊際的延展中看見竹子堅韌的生命力。另一側竹編器皿展示區,隔間則採用剖半竹筒,不僅以全新角度欣賞竹子,竹節鏤空特性更讓空間通透明亮。何培鈞不僅希望帶動竹山觀光人潮,更希望在經濟發展的同時,將利潤回歸到在地居民,實現永續、友善發展模式。

同樣致力保存傳統記憶的,是瓦窯第四代傳人李俊宏。看著兒時習以為常的磚瓦,隨著現代科技起飛而消逝,李俊宏決定辭去本業,回到最熟悉的家園,讓瓦窯永不熄滅。他結合時下文創風潮,將古厝側牆「山牆」精緻化為輕巧趣味的名片座等,更倡導親子手做體驗,一步步引領台灣傳統技藝進入日常生活。在傳統與現代衝突中,李俊宏運用百年瓦窯傳遞舊時回憶,勇敢的想像文化新氣象。

在何培鈞、李俊宏的執著與熱情下,新舊世代再次看見竹編、瓦窯傳統文化背後隱藏的使命,更探索現代與過去交織而成的動人未來。
 

在經濟快速成長背後,在地文化的保存、台灣傳統技藝的立面至天花運用5500多條竹篾手工編織,成就前所未有的竹林意象。
立面至天花運用5500多條竹篾手工編織,成就前所未有的竹林意象。
在經濟快速成長背後,在地文化的保存、台灣傳統技藝的瓦窯紅磚橋以梅花造型花磚點綴,象徵花開富貴的吉祥意涵。
瓦窯紅磚橋以梅花造型花磚點綴,象徵花開富貴的吉祥意涵。
在經濟快速成長背後,在地文化的保存、台灣傳統技藝的小型閩南式建築名片座以水井、鋤頭、板凳、烘爐、石磨等象徵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概念。
小型閩南式建築名片座以水井、鋤頭、板凳、烘爐、石磨等象徵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概念。
在經濟快速成長背後,在地文化的保存、台灣傳統技藝的

小編的最愛
「努力到被看見為止。」何培鈞利用荒廢許久的空間創造在地價值,李俊宏依據現代小家庭生活,打造小巧可愛的磚瓦文創品。藉由兩人堅持保存的文化價值,讓大眾看見台灣最美的人文風景。
 

請先登入系統,才可以留言喔。
0筆留言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