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醒你

本網站隱私權政策已於2018年7月20日更新,請至閱覽並同意新版隱私權政策,若您未勾選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,則視為您已同意新版隱私權政策。

登入 / 註冊

會員登入

網友 / 設計師註冊

首頁 > 找文章 > 設計師撇步|設計深度報導 > 蒲公英放大鏡-極致顯微,看透“你的"當代藝術

蒲公英放大鏡-極致顯微,看透“你的"當代藝術

作者 YHS DESIGN設計事業|圖片提供 YHS DESIGN設計事業
你是否也曾站在享譽國際的藝術品前,卻一頭霧水、十分

你是否也曾站在享譽國際的藝術品前,卻一頭霧水、十分難受?跟著知名設計師楊煥生總監,走進“2020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",混入朱銘的排隊塑像、沉潛陳萬仁的深海意境,看藝術,就是這麼簡單又有趣!

朱銘的〈人間〉系列,以雕塑呈現排隊的街頭日常,偏偏留了一個空位,讓觀眾“插隊";走入陳萬仁〈夜太美〉透過數位裝置營造的空間,又彷彿潛入深海成為游魚──你在隊伍裡、你在海裡,朱銘和你、陳萬仁和你,所有的交流都直接進入你心裡。

當人能夠“走入"藝術,藝術帶來的感動便更加震憾。對一直抱持讓使用者“享受"自己作品的設計師來說,無疑也產生了更強烈的共鳴。
 

你是否也曾站在享譽國際的藝術品前,卻一頭霧水、十分你是否也曾站在享譽國際的藝術品前,卻一頭霧水、十分你是否也曾站在享譽國際的藝術品前,卻一頭霧水、十分你是否也曾站在享譽國際的藝術品前,卻一頭霧水、十分你是否也曾站在享譽國際的藝術品前,卻一頭霧水、十分你是否也曾站在享譽國際的藝術品前,卻一頭霧水、十分

楊煥生總監:"這次在台北當代,再次展現出人對藝術的觀看方式,仍然在持續多元化。不止於平視或仰視,而是互動的關係──這也是無論哪一個領域的設計師都想營造出的場域。"

在近年的當代藝術作品中,“人"這件事被體現得更加多,而在室內設計領域,“人"也始終是關鍵要素。令他想起碩士時期,曾經透過撿拾校園中的碎片,去爬梳、組織出環境與人的連結。

在地性跟環境,會組成地域及空間中的碎片。但當這些其貌不揚的石頭變成主角,讓人可以游移在這個場景中,相對地,也是它們形塑、或說是『選擇』了在這個地方生活的人。"

“蒲公英設計學",沿建築、紋理、記憶、軌跡、陳設、藝術、空間、感官、工藝與學習等十大脈絡生長,能組織出渾然天成的設計,也是解構空間的理論。從“人"出發的“軌跡"與“記憶",會寄託在各種元素上,沿著“感官"置入“人"所想要的定位。在此次 2020 台北當代,也可以看見當代藝術對“人"演化出更加深入淺出的演繹,讓藝術對一般人來說不再遙遠,更貼近人心,自然也能產生更豐富的感動。證明“人"無論在空間或藝術作品中,都是不變的核心。
 

你是否也曾站在享譽國際的藝術品前,卻一頭霧水、十分你是否也曾站在享譽國際的藝術品前,卻一頭霧水、十分你是否也曾站在享譽國際的藝術品前,卻一頭霧水、十分你是否也曾站在享譽國際的藝術品前,卻一頭霧水、十分你是否也曾站在享譽國際的藝術品前,卻一頭霧水、十分你是否也曾站在享譽國際的藝術品前,卻一頭霧水、十分你是否也曾站在享譽國際的藝術品前,卻一頭霧水、十分

“讓藝術跟人可以在一起、沒有距離,這與空間設計的素求十分相近。只是設計師與藝術家身處不同領域、站在不同角度,因此會針對不同目的去做詮釋和處理。"

當代藝術經常“提出問題",引人產生關注與反思。而楊煥生總監則從設計師慣於“解決問題"的角度,看到藝術與人之間那份關係的真實與緊密之處。

此外,向來熱愛研究各種材質組合,並重視數據化歸納的楊煥生總監也特別點出,豪華朗機工〈漫遊-羽〉巨大卻輕盈的金屬飄浮物,以及〈夜太美〉宛如錯置空間的數位影像,都是當代藝術與先進科技結合的產物。展現出藝術也與空間設計同樣必須凌駕技術、科技與數學計算,並進行精確的掌控。其中,以充氣空心材質呈現的艾未未行之道(雛形 A),結合人物配置與大小比例,展現一種擁擠蜷曲卻空虛的姿態,帶來多重隱喻,更讓楊煥生大贊“展現全場最強張力"。
 

你是否也曾站在享譽國際的藝術品前,卻一頭霧水、十分
請先登入系統,才可以留言喔。
0筆留言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