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從爺爺奶奶那輩,甚至是更上一輩留下來的透天厝,經過數十年的歲月流逝,漸漸地出現管線老舊、格局機能不足等狀況,家族間也會有要不要把老屋拆掉重建的聲音。其實老透天厝不一定要整個砍掉重練,透過老屋翻新、基礎工程強化等方法,也可以把它們變成煥然一新的透天別墅喔!
四層樓的 72 坪透天厝面臨到老屋常見的採光不足、管線老舊等問題,所以基礎工程的改善、格局調整是首要任務,而在外觀上也透過質樸的清水模作為主視覺,框定出一層層的玻璃窗。老屋的格局規劃方面,設計師將主要的生活空間改至二樓以上,一樓留給車庫去做使用,提升一家人的日常隱私,而在四樓的位置,巧妙結合天井設計,讓明亮的採光可以照亮孩子們的閱讀場所。
群山繚繞的 20 多年老屋,住著奶奶、父母與孩子的三代同堂家庭,考量到原先裝潢過於老舊暗沉,所以包含庭院、建築外牆到室內徹頭徹尾都翻新過一遍。無論是電視牆、廚具甚至是浴室都採取了白色調,並藉由多面開窗的手法,成功將戶外的美好景緻引進透天別墅裡,使得滿目綠意零死角,同時在窗邊安排臥榻區域,讓人可以暫時休憩,享受被大自然攬入懷中的愜意。
走過 45 年的老透天別墅,在外牆融入日式格柵語彙,讓人路過都不禁回首張望,而一進到室內,美式浪漫的純白印象映入眼簾,並利用線板將門片入口予以隱藏,二樓則運用清水模質感妝點電視牆,搭配黑色鐵件展示架、軌道燈,開展出輕工業風的顯著性格。臥室則融入無印風的溫暖氣質,在窗邊以玻璃拉門劃分出收納機能充沛的化妝台與更衣室。每個格局都擁有自己的情調,卻又彼此相融。
即將退休的夫妻倆決定在這間屋齡 40 年的老透天別墅,迎接人生的新起點。設計師為解決老屋陰暗問題,透過垂直挑空的天井架構,讓每一個樓層、每一個空間都依循著自然光源而生。大面積的玻璃材質運用,使空間分而不隔,不管是白淨客廳、餐廳中島、品茗和室到大理石臥室,光彷彿是透天別墅的最佳配角,跟隨著兩位男女主角,一步步行走出輕鬆休閒的生活動線。
70 坪老透天別墅遇到不規則大樑造成的壓迫狀況,因而設計師在客廳採取斜屋頂的修飾手法,讓空間的劣勢化為特色,並且運用米白色系作為居家主視覺,配合電視牆的木皮高度,形成拉大空間的立面質感。樓梯間特別設置了拉簾,一方營造隱私感,另一方面也有效減少能源的浪費。臥室以跳色的藍色門片,劃分出專屬更衣室,讓北歐風老屋在簡約中帶有活潑質感。
屋齡 40 年的老公寓有著集合式住宅常見的採光問題,加上台灣多雨潮濕的氣候因素,使得縱深 8 米長的狹長型老屋,產生壁癌、通風不良等眾多狀況。而為了解決老透天厝的屋況問題,設計師巧妙地利用連貫兩層樓的巨型採光罩,將充足採光引進開放式客餐廳,並且於格柵內側把玻璃角度改為斜向設計,成功達到引導雨水的功效,自然形成風和日麗的庭院景緻。
白色的建築外觀在菜市場裡顯得特別,60 坪老透天別墅面臨一樓商業店面的使用需求,以及居家空間的採光缺乏,因而設計師更動了樓梯位置,讓三樓採光能夠照亮二樓無窗區域,並且以洞洞板的扶手設計,帶來輕盈的穿透感,也可以在上面吊掛植栽,增添空間的生命力。人字拼木地板則鋪敘了室內深度,客餐廳的天花板透過拱型語彙及間接光源的搭配,創造宛如歐美雜誌的美型居家。
歷經 30 年歲月的沉澱,60 坪透天別墅保留老屋的經典元素,前庭的鐵窗花、磨石子地板都被繼承下來。轉至室內空間,客廳與餐廚以玻璃拉門劃分場域,打造空間的敞亮與彈性機能。餐廚區域採取開放式設計,讓一家人可以在此聚餐聊天,並將半窗修改成落地窗,使戶外菜園的綠意盎然,能夠被攬入室內,即便老屋位於鄰里靜巷之中,也可以具備郊區豪宅的悠閒氛圍。
漏水壁癌、水電管線老舊、通風不良、採光不佳,是這間 78 坪老透天別墅所碰到的難題,因此設計師先處理了老屋的基礎工程,接著善用天井與玻璃材質,引進明亮充沛的日光,無論是身處樓梯間、健身房或是浴室,都能夠仰望晴朗無比的藍天景緻。而在私人空間也藉由玻璃拉門的彈性隔間,維持居家的通透和隱私,讓貓咪可以恣意穿梭樓層,與人共享好採光。
當年由阿公一磚一瓦建造而成的近百年老透天厝,積累著跨越三代的歲月與記憶,設計師以「裸」的規劃概念為出發點,剔除一二樓樓梯牆面的表面材質,露出建築本身的紅磚結構,表達了時間和空間的對應關係。此外,也把梯間配置於空間中央,透過踏面以沖孔處理的鐵製樓梯與玻璃電梯,引入充足的垂直光線,映照出新舊並陳的樸實質感,繼續與家族攜手迎接下一個百年的到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