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場疫情,使人們開始重新思考如何提升居住需求和生活品質,客廳做為家的核心區域,需具備包容性、兼顧性,不再只是圍著電視牆的千篇一律,會客、社交和享受影音設備的需求則大為增加。
亞維空間設計的簡瑋琪設計師表示,因資訊的快速發展,人們對電子設備依賴的程度日漸倍增,因此大多數的屋主不再選擇購買現成的電器櫃,大多以訂製的方式,依照不同家庭的需求重新牽引管線,讓所有視聽設備都能適得其所,同時兼具個人特色美學。
此 47 坪的老屋為原屋改建,屋主希望將書房、吧檯、餐廳、鋼琴區等多原需求融入在公領域,同時保有明亮採光和敞朗的居住環境,多元生活機能讓生活更有彈性。
為了融入豐富的使用機能,將「動線」的便利和順暢度,做為最首要的規劃重點。L 型的公領域,客廳、餐廳和書房等開放相鄰,讓採光分享無阻,電視牆面與收納櫃體結合,將鋼琴區整合於同一立面;餐廳、書房和工作小吧台則位於同一軸線上,化解因塊狀需求分割場域的問題,整體動線也因此變得更為寬敞,利用半高牆面劃分區域、同時設有插座,讓使用更便利。
25 坪的老屋是媽媽送給女兒的禮物,因為信仰天主教之故,希望家中也能讓教友來訪相聚,並在採光明亮的前提下,同時擁有豐富的收納和實用機能。
藉由 T 字型的半高牆,在開放式空間中區隔出3個區域,做為客廳、餐廳和書房區域,同時公共空間均能共享採光。客廳區域的電視牆集中電器櫃、收納和展示機能,運用半高牆做為沙發背牆,藉此定義客廳區域;書房區域位於臨窗畔,半高牆除了有區隔場域的用途,更能在其中規劃電路、安排插座;另一側的餐廳區,緊臨特意安排的推拉窗,讓煮飯的人與外面的家人有更多互動,凝聚家人情感、同時達到分享採光的功能。
這個案例的屋主有 200 多雙鞋及大量的物品要收納,希望能創造人與3隻貓咪都能舒適生活的場域,還要有泡澡和完整的餐廚機能。
將格局重整,將客廳和彈性區域規劃於同一軸線,其餘地區為廚房和私領域。從玄關進門後將鞋櫃收納、電視牆、貓砂盆和放貓食的位置整合於同一立面,客廳則安排於採光最好的位置,沙發背牆結合展示收納櫃,更顯居住者的個人特色,為了要給毛孩子寬敞的活動區,旁側更安排有彈性空間,同時也是進入廚房的動線;臨窗畔的小臥榻,不僅讓人的生活方式有更多元的可能性,下方更規劃為掃地機器人的家,更便利的將打掃用具歸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