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台北打拼近20餘年的屋主夫妻,對位於東部的故鄉有著濃厚情感,因此,當他們買下這間40年的老華廈時,便希望能將有別於城市的自然風光,和空間相互結合在一起,並擁有不制式、可多元使用的公共空間,加上平日心愛的藝術蒐藏,打造即使在後疫情時代,待上長時間也不厭倦的舒適好宅。
原屋況為狹長格局,規劃較為不易,而戶外為畸零空間,呈現閒置荒廢的狀態,至於地下室更是缺乏採光,處於陰暗、潮濕的樣貌。設計團隊將化解以上難題,先重新整頓戶外庭院,透過水池造景、寫意植栽,並延伸一整片綠油油的礦物塗料,完美詮釋鄉間的渠道意象,引人沈浸在放鬆的自然氛圍,側邊角落更利用檜木桶打造泡腳區,喚醒屋主一家前去宜蘭泡湯的難忘回憶。
踏入室內,玄關挹注淺灰的特殊塗料,透過斑駁質感,重現山壁間的陡峭姿態,一如屋主返鄉前總會經過的熟悉小徑,同時,利用具有透光效果的玻璃磚牆,捕捉光影遊走的視覺痕跡。正式推開大門後,內、外部透過青草綠相互串連,描繪綿延不斷的忘憂稻田,並選擇彈性運用的圓桌,取代制式配置,不管用餐、讀書或工作,都不拘於既定型態。私領域則隨著長廊延伸,經由私密的小茶館空間,畫出兩道獨立通道,分別通往大人、小孩的寢室,在一高一低間,更隱喻從山坡至平原的聚落情境。
小編的最愛
原本陰暗的地下室,經由樓梯方向的變更,反而帶入充沛的滿滿採光,順著集合山景、飛鳥與太陽的鐵窗花扶手,一步步拾階而下,內部配置客廳機能,透過屋主收藏的藝術雕塑、畫作,將空間調味出富有品味的質感氛圍,寫下愜意又悠閒的私密感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