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謂的「美」不是形、色、象的表演,而是回歸自己內在的五感、傾聽心靈寂靜的狀態,是一種精神上的寧靜,也是生活品質的提煉,更是一歲枯榮下生生不息的青草,雖質樸、卻直擊靈魂。
遠離聲色犬馬,保持內心對於美的纖細感知,近境制作將設計從既有的框架中解放,突破熟悉的空間設定,順勢引入環境與地景的特色,並融入居住者的需求與各特質,「溫泉宅」在鮮明的手法和特點中,逐漸形成獨有的韻味,成就不同世俗意義上的風格。
作為溫泉招待所的宅邸,位置坐落於北投圖書館旁,窗外便是百年蔥籠的松樹樹冠,進門玄關處以微水泥原生態的自然質感緩緩開展家的故事,壁面細緻凹槽以粗獷刻鑿的石塊鑲嵌,創造處擺放展示品的壁龕,弧形牆面則做為動線導引。
相較於從內而外爭取生活空間的手段,從玄關延伸望去,是一內縮室內空間而創造的日式庭院,雖犧牲了室內的坪數,卻藉此向內之庭院賦予場域開闊的想像,「露地乃通往心無塵垢的浮世之外」傳達侘寂與日本文化間的詩意,同時不須言語將主人家的款待之心流露無遺,而從建築間隙中投射而來的光線,隨著時間變換姿態,像是一場與光的對話,源於自然、卻沁入心脾,更藉此回應基地環境,化作場域最珍貴的存在。
這是個沒有床的空間。
順著向內庭院步入,可作為休憩使用的和室坐落於宅邸的中軸線,藉此量體的存在為空間創作出靈活的回字型動線,同時做為休憩場域使用。
另一面向則通過架高地板,創造出充滿款待之心的茶室,在這個茶室區域,隨著拉折門的開啟,使庭院與室內外連結,讓人在自然的造物面前,打磨及沉澱自己。
在日本的寺院或傳統建築中,圓形的窗扇被稱作「頓悟之窗」,代表禪、智慧和整個宇宙世界,透過圓形窗扇裱框的景致,成為標誌性的日式風格的美感。茶室的另一側通過室內質材的圍塑,改變了窗扇的形狀,將窗外的百年松樹之景框起,一切充滿歲月之美的自然景致裱框於室,也融入了禪心。
因座落溫泉區的獨特條件,每個融接、每個觸點,均強調出空間的獨特靈魂。
設計師認為,人們可在湯屋產生很多生活行為,因此藉由彈性折門模糊了茶室與湯屋間的界線,浴缸座落於洗漱區域的中心,也是景致最好之處,形成小型的回字型動線,木格柵窗將日式靜雅帶入室內,而下沉式的浴池彷彿鑲嵌進地面之中,詮釋日式的極簡美學,讓人在泡湯遠望的一瞬,有著面對生活的柔軟與鬆弛,實用與美大無限的平衡,讓身心更為釋然。
客廳、餐廳和廚房則位於同一軸線,大面積的微水泥讓人感受到質樸的字然肌理,天然大塊的原木、仿障紙門的窗扇修飾和圓弧的天花,形成具有力量也具有對比的平衡。
隱於場域的幾何、立體與白,去掉一切絢麗,勾勒出寂之美學,同時在引景入室、處於環境與時間打磨的過程中,設計賦予生活沉靜的姿態,讓人超脫凡俗、隱於自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