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宅,不僅僅是搬家的過程,還象徵著揮別過往,迎接全新的開始,而入宅儀式更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環。不過隨著時代演進,入宅儀式真的還有必要嗎? 其實舉辦入宅儀式除了是依循傳統風俗外,還帶有祈求好運,安定身心的意義。今天設計家的私房秘技就要來為大家解密,那些你不知道的簡單入宅儀式的10問10答,入厝儀式全功略就靠這篇!
根據傳統民俗觀點來看,入宅儀式前是不能把生活用品與大型家具搬入新家的。但隨著時代演進,現在已經不再嚴格遵循這個傳統了!如果有需要,可以先將床架、衣櫃、餐桌等大型家具先搬入內,待良辰吉時舉行完入宅儀式後,人再入住就可以囉。
根據傳統習俗,入宅儀式當天應正式入住新居,並至少連續居住三日,以穩固家宅氣場,象徵家運昌隆、人丁興旺,因此如果狀況允許,馬上入住會是比最好的。不過現代也有更為彈性的替代方案,如果因故無法在入宅儀式當日入住,也可以選擇「在新家停留一段時間」來替代,透過開火烹飪、點燈沖水與聊天走動象徵性的入住,讓新家充滿人氣,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。
當然可以!以民俗角度來看,入宅也就象徵著適合入住的吉日,且在入宅後就不建議搬動家具了,所以一般會建議「先安床再入住」。不過如果因為時間排程問題,必須要先入宅再安床其實也是沒問題的!只要在入住的時候把寢具斜擺,待適合安床的日子再進行安床就可以囉!
入宅儀式事前要準備的東西可以分為「祭祀」、「七寶」、「迎吉避邪」、「廚房用品」與「當日隨身攜帶吉祥物」幾大類。
1️⃣祭祀:金紙、供品
2️⃣七寶:柴(可以用打火機替代)、米、油、鹽、醬、醋、茶(茶葉)
3️⃣迎吉避邪:艾草、薰香、紅紙、春聯、鞭炮
4️⃣廚房用品:新鍋具、水壺、米缸、碗筷、掃把畚箕
5️⃣當日隨身攜帶吉祥物:紅包、金飾珠寶、吉祥物、硬幣銅錢、紙鈔
七寶雖然象徵著對美好生活的期盼,但入宅儀式要不要準備七寶,主要還是取決於個人信仰,如果不方便準備,當然也是可以視情況省略的。
入宅象徵新居氣場穩定,因此儀式後不建議再進行大規模施工,以免影響宅運穩定。不過,若是安裝燈具、冷氣或局部修繕等小型工程,則可安心進行。
1.挑選好日子:挑選入厝吉日,可以自行翻閱農民曆,找到宜入宅的日子,或者想要更精準一點,也可以請專業老師協助擇日。
2.淨屋:所謂的淨屋,也就是先將整間房子從頭到尾打掃一遍,再透過艾草、薰香、放鞭炮等方法除歲,讓新家變得更敞亮整潔。
3.安床、安神:安床也就是在宜安床的吉時將床位置入並擺正。安神則是在宜祭祀的日子將神明與祖先請入新家。
4.儀式: 入宅儀式當天,參與的親友們手持七寶,口袋裝著硬幣和紙鈔,依序踏入新家。入門後,將七寶放置於客廳,靜置三日後方可收起。接著,在廚房煮一壺熱水,並在米缸外貼上「滿」字,象徵財源滾滾、家運亨通。最後,再用貼有紅紙的掃把,由內向外清掃,將不好的運氣掃出門外,讓新家氣場變得更旺盛!
5.入住:入宅儀式的最後一步驟當然就是入住新家,美好的新生活就此展開!
雖然入厝儀式是前人留下來傳統,但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忙碌,做不做入厝儀式,完全取決於個人,只要抱持對美好新生活的期許,也是可放寬心居住的!
透天別墅與公寓大廈的入宅儀式,大致流程相同。不過因為公寓大廈與鄰居距離較近,為避免影響鄰里安寧,入宅儀式通常會避免燃放鞭炮及焚燒金紙。
1️⃣儀式前避免在新家入住開火
2️⃣儀式當天避免空手
3️⃣儀式當天避免吵架
4️⃣儀式當天避免刀具先進屋
5️⃣儀式後避免大規模施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