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住宅坪數越來越小,格局也越來越制式。很多屋主在裝潢時會發現:牆不能拆、動線難改、空間也不夠放進所有想要的功能區。但其實,就算無法大幅更動平面格局,還是能透過聰明增加樓梯的設計方式,在平面中打造出新格局。如同建築大師柯比意(Le Corbusier)曾提出「自由平面(plan libre)」的概念,空間不該被承重牆侷限,而應該隨著居住需求自由變動。即使是單層的住宅,只要加上一座階梯,也能調整格局、劃分場域、甚至提升收納機能。一起來看看 5 個空間應用的靈感,坪效翻倍生活層次也瞬間升級!
階梯功能:創造獨立的情境空間
這個空間仍在同一平面,卻透過懸浮感階梯及平台,營造出與主空間節奏完全不同的氛圍。階梯的功能不在於連通樓層,而是引導進入一種安靜、抽離的閱讀狀態。透過心理感受分區,彷彿分屬不同平面,並非實體的隔開。
階梯功能:柔化高低差,延伸出生活使用的多樣性
設計師利用階梯將窗邊抬高的臥榻自然銜接至地坪,讓起居空間與窗景區之間的轉換更加柔和。階梯成為視覺引導、也兼具使用功能,提供了展示、坐靠甚至收納的可能性,替空間加入更靈活的使用層次。
階梯功能:劃分機能區域,讓一空多用更清晰
原本僅能容納臥床的空間,因為一階的高低差,多出了明確的閱讀與書籍收納區。階梯不僅成為動線轉折,也讓同一空間在視覺與使用上劃分出兩種節奏,有效解決小宅格局沒有多餘平面的問題。
階梯功能:創造沉靜且專注的角落
透過抬升地坪與階梯過渡,設計師讓工作區自然從客廳中退開,形成安靜、穩定的氛圍。階梯在這裡並不顯眼,但卻成功讓開放格局加入一處宛如獨立空間的寧靜專注區。
階梯功能:整合垂直空間與隱藏收納提升坪效
這個案例以架高平台創造上下分層,階梯不僅連結兩層空間,更將本體結合抽屜收納,發揮機能最大化,經常應用在家中有多位學齡孩童的臥房設計中。在有限坪數中,透過垂直動線與階梯整合收納,成功容納睡眠、學習與休憩三種使用情境,是高效利用空間的典範。
Q1:高低差要多高才有感?
一般建議抬高或下沈約 15~30 公分最為適當。太低會沒有層次感,太高則影響使用便利與安全。若是要規劃完整平台空間,例如床區、和室等,可考慮高一點的 30 公分左右,還能搭配收納使用。
Q2:階梯設計會讓空間變壅擠嗎?小坪數也適合嗎?
只要掌握比例與動線安排,小坪數一樣可以做出層次。關鍵在於階差不要佔用主要動線,並與空間功能整合。像是沙發區後方抬高閱讀區、靠牆打造臥榻與平台,這些都是既節省坪效又提升空間感的做法。
Q3:階梯會影響採光或通風嗎?
只要避開主要採光面或選擇輕透材質即可。在小宅中設計階梯時,建議不要擋住落地窗或主要採光牆面,並可選用開放式、鏤空式、懸浮結構等形式,讓空氣與光線自由穿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