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ito的所在地為前永樂座的後台的實際位置; 永樂座位於永樂市場北面,迪化街四十六巷內,為1920年代建立的多媒體戲院,是當時台北最先進且完善的戲劇表演場地。永樂座樓高四層,外觀華麗,外部建築為巴洛克式風格,仿造法國劇院打造,內部構造則仿造東京帝國劇場的規模,並能容納一千五百零五個座位。當時許多不同表演方式的戲劇作品都選擇在永樂座上映,例如:台灣新劇、歌仔戲、甚至京劇、魔術表演等等不勝枚舉。值得一提的是,台灣人第一部自製電影「誰之過」也於1925年九月在永樂座上演。1945年永樂座更名為永樂舞台,不久後再改為永樂戲院,轉為電影放映和舞台演出混和經營,並搭上台語電影風潮,標榜台語影片大本營。1960年停業。停業後建物歷經拆除,此區域成為現今迪化街一段46巷中的19戶建物。
2019年BITO在此駐點,作為動畫及影片設計公司辦公室,雖有別與以往永樂座的戲劇演出,但亦是透過多媒體的形式永樂座的娛樂文化創造精神繼續傳承下去。
整個四層樓的空間,全數作為 Bito 設計公司使用,我們透過分層的功能性規劃,從一樓的Digital Gallery、二三樓不同部門的辦公空間、到四樓的公共空間,我們希望打造出「好的設計是來自於好的生活」的開放式辦公空間。
四樓的公共空間,成為整棟樓的靈魂之一,休憩空間對設計工作者來說,比工作空間重要,促進了空間中人與人之間的對話與交流,激發許多的靈感和創作。
設計公司不一定要在民宅、辦公大樓裡面,事實上我們認為空間對於創作的影響非常地大,一棟位於老街區的老屋,又跳脫出傳統的老屋印象,具有 Loft 風格的紐約情懷。劉導的個人餐桌、沙發、椅子等經典設計收藏,在 Bito 多樣的文化與風格交融在一起,同時不管是從街區中的特色,還是窗外的大樹,這些都能夠啟發出更多的創作靈感,這也是我們選擇此處作為辦公室的原因。不同於老屋作為商業用途例如咖啡館、餐廳、旅館,面向的是一種文化消費,Bito 希望透過老屋作為辦公空間,呈現出另外一種文化創造的啟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