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這間 33 坪的住宅基地,在改造裝修結合屋主需求與環境特色兩大構面,建構一個能容納屋主所有興趣、無拘無束的寬敞空間。調整原本三房格局,透過打開原本的書房融入公共區域,建構出一個沒有限制的開放場所;利用弧形半高電視牆設計作為客廳與多功能琴房的分野,讓光影、空氣自然流通,也能在同一個場域分別或共同享受不同興趣。
「我們會去想像的是,屋主在這個空間裡面的生活劇本。」因留日背景榮獲多項國際獎項殊榮的設計總監李紹瑄Ivy,帶著舞台設計基底替每位居住者訂製能自由揮灑並享受生活的舞台。這座連通兩戶、總面積達 50 坪的毛胚屋是屋主夫妻和子女共享的未來居所,考慮到不同年齡所需得獨立生活動線,以及家人間能匯集聯絡感情的交流空間,設計師以潔淨的日式侘寂風作為空間基調,在動線上做到分流與匯聚雙機能,並加入無障礙空間設計,以日式豪宅精神建構出新世代跨齡退休宅。
這間老宅走過40年以上的歷史,不但內部有龜裂的壁癌,採光與通風也需加強。澄橙設計先是整頓受潮牆面,再將老舊隔間拆除,透過全新的格局動線,引入採光與空間感,並施以清新的日式無印風,藉由純粹迷人的白,以及休閒感十足的木質調,為老宅重啟新生,陪伴屋主揭開人生的全新篇章。
家,是最貼近個人生活的私密場域,每個人都期望「家」能活出自己的樣子。48坪現代風空間裡,降低家具高度,讓視野得以延展,更顯開闊、空間放大;藉由經典黑與白色系的石材,搭配溫潤木紋肌理的延展,創造兼具軒昂大器與溫馨氛圍。
基地面積近百坪的中古屋雖然擁有地坪優勢,但原始格局動線紊亂遮蔽採光面,導致空間昏暗壓迫,緯傑設計重塑住宅格局,首先在入門玄關處就做出公私領域動線分流,右邊的暗門通往私領域、左邊則規劃寬敞廊道通往廳區。雙動線做了回字型串接,創造生活的段落感與趣味性;玄關廊道的暗門設計客浴方便來訪賓客使用。
在攝影的世界中,光線能掌控大部分的成敗,而在空間中也是,充足的日光,能為居家增添氛圍,但如何讓室內採光充足,便是室內設計上重要的環節,今天就是愛住設計家將要分享給您,如何運用巧妙的空間配置,讓每一個空間擁有連續落地窗,走到哪都可以面面是採光。
坪數有限的小宅,如何在擁有舒適空間感的情況下,賦予所需的場域機能,相當考驗設計師的功力!這間15坪北歐風小宅,整體視覺力求簡約清爽外,在開放式格局裡,透過架高地坪、折疊門與半高電視牆等巧思,輕鬆界定各個場域,卻又不會顯得狹小擁擠,讓生活完全不被空間大小所限制!
在15坪混搭風空間裡,利用垂直高度延展多元場域及機能,提升坪效、發揮小宅無限潛力。整體配色上,在白色背景上妝點偏珊瑚紅色調的木質立面,營造明亮、潔淨的氣息,同時兼具溫暖、情感的細緻溫度;複層空間滿足公私場域的格局使用與劃分,樓下以公領域為主,樓上則安排臥室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