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長大即便成家立業,絕對也是自己的原生家庭最熟悉溫暖!這間 30 坪新成屋是女兒買給爸爸的新居,室內規劃標準的三房兩廳兩衛浴。室內以新古典風格為架構,捨去過於繁複裝飾性設計、汲取經典的線板與淡雅配色,透過整合與隱藏門設計消弭廳房隔間造成的空間擁擠感,不僅讓長輩住得舒服,預留的房間也能讓返家時能有自己的獨立空間,建構親情之間特有的家的感覺。
白色是最能詮釋Less is more的代表色。猶太裔美國建築師理察.邁爾(Richard Meier) 在普立茲克獎頒獎典禮他說:「白是一切的記憶,及對其他色澤深沉的期待。對我而言,建築上的白,是別於其字面上的意義,它代表不同時間,反應對自然、對有機與改變的表達。」一個好的住宅空間是由景觀、建築、設計多方面建構而成,胡昌明設計師以白派建築風格以及現代都會的簡約設計,替企業家屋主打造出都會新地標,為高端訂製下了新的註解。
胡昌明設計師認為定義一個好宅,要從景觀、建築、設計下去探討,有著落地景觀、白派建築與現代都會的簡約設計的此案,可說是三者匯聚的地標宅邸,面對事業有成的企業家,「訂製高品味」的沉穩之家是此次重點,設計師達成屋主對於生活高品質的追求,藉由設計了解生活,創造雋永的未來居家。
信仰在台灣傳統扮演很重要的角色,但隨著居住文化的西化,傳統中式佛堂在現代住宅裡種顯得格格不入。在這 32 坪的新成屋,整體風格以日式人文禪風為主,透過明亮光感的空間、質樸的木地板和細膩的木格柵線條,打造出休閒安定的氛圍。將日式設計的經髓套用在佛堂設計上,滿足屋主的禮佛需求,同時展現和諧的居家美感。
用盡心力協助病患找回健康的醫生屋主二人,希望在子女長大離家後,能有一個與親友聚會的寬敞空間,因此購入這間坪數高達80坪的空間,並以療癒的北歐風為主,簡約設計為輔,勾勒出實用機能與空間美學皆媲美頂級旅店的治癒系北歐宅。
年近不惑的老空間,存在畸零格局、天花過低與橫樑明顯等問題,而翻新過後的老空間化身擁有3+1房的現代簡約宅,不僅擁有超療癒氛圍,還能與信仰常伴,讓一家四口能在此相伴每天的日暮餘暉。
當新購入大齡空間原始條件與實際需求不符,尋求室內設計師協助,絕對是最好的選擇!屋齡高達40年的老屋,坪數為26坪,設計師最大限度的保留原始格局,再以less is more概念為空間定調,利用簡約設計將老屋翻新質感美宅。
理想的生活空間,能讓人品嚐道平凡的日常的調味變化!玄關頂天鞋櫃滿足海量收納,在隱私與採光間找到最佳平衡。客廳區域以弧形天花設計修飾掉新成屋橫越的大樑,利用沙發背牆旁的空間規劃大平面的收納櫃體設計,滿足公領域儲物需求。棕色塗料與米白拼接詮釋帶有侘寂感的北歐風,透過簡約設計創造舒壓休憩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