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線,是居家空間不可或缺的生命力,透過光線的深淺、投射角度的不同,及不同溫度詮釋下,賦予宅邸豐富且細緻的風貌。CHI DESIGN 齊設計的吳奇衡設計師,分享兩種不同風格的空間案例,從原始格局的採光切入,到動線、隔間及窗戶的安排,以及燈光照明的設計重點,說明如何透過自然採光及室內照明來營造居所氛圍。
屋齡15年的中古屋坐落於台北大直,因地處河邊,具有壯闊的河景,此案以美式風為主調,佐以輕淺色調勾勒靜謐氛圍,而透過客廳動線重塑,還將河景引入,打造出與河景相伴的靜謐時光。
客廳是現代人居家的生活重心,電視牆設計進而化身家的門面擔當!近年由於房價高漲,多數屋主居住的空間日益縮小,開放式公領域也一躍成為新興的設計趨勢,在坪數有限的狀況下,該如何打造「一牆多用」的電視牆呢?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,樂沐制作空間設計帶來的3個20多坪的精彩案例吧!
位於台北80坪複層老屋,原本具有採光、動線、漏水及水電管線老舊的問題,屋主委託設計師全面改造,公私領域動線錯開,並擅用原建築結構既有的玻璃磚及半高電視牆,引光入室保有穿透感,巧用多元材質堆疊新古典的時尚樣貌,為三代一家八口實現心中夢想的時髦新古典風居宅。
崇尚北歐、日式簡約感的屋主夫妻,希望32坪新居能擁有暖心的木質感色調,實用機能上,則期待大容量的玄關衣帽間、鞋櫃,更重要的是,讓兩人能彈奏吉他、鋼琴的空間。設計團隊以「風」的流動感發想,順著弧面櫃體的引導,帶領觀者看見樸實的米白、沈穩的木皮,以及一望無際的療癒藍天,迎來放鬆愜意的美好日常。
23 坪老屋揮別原始格局,推開大門後簡單的長型玄關將收納集中在單側,懸浮鞋櫃下方規劃活動式收納、也可當穿鞋椅使用。L 型櫃體從玄關延伸到客廳,在面向客廳的收納區以格柵作為收納門片,不僅化解量體壓迫感、門片左右橫移就能創造二進式玄關。
伴隨世代的日益更迭,居住空間的核心價值由早期的「符合需求」,現今則演變至「滿足身心靈」,生活不僅止於生存,更多是該如何賦予平凡日常生活的儀式感與體驗。原建筑空間在設計每個空間時,以滿足居者需求為基礎,更將人、自然與空間三者視為一體,佐以人體的五感調和,今天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,原建筑空間的主持設計師鄭韻如,如何在不同的空間內融入原建筑空間獨有的美學品味吧!
從老屋翻新的23坪小宅,以簡約風的中性色為基底,建立純白、深灰與木色交織的無壓視覺,詮釋百看不膩的雋永場景。同時,在寬敞的開放式格局裡,以半高電視牆、輕隔間設計等聰明巧思,梳理靈活順暢的生活動線,為小宅賦予更大的彈性,全面顧及美感與機能性的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