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案屬於4米5挑高夾層型空間。就坪數而言,空間整體雖有28坪,但以單層而言實際僅有11坪大。不論是格局規劃或動線安排,如何讓空間感更為寬敞,並且適當置入生活機能設計,都考驗著設計師的經驗與功力
整體規劃上,除了以不受單一風格、材質限定,而是強調屋主自身品味和個性展現的混搭風為主軸,善用紅、黃、白、黑等鮮明色彩,混搭木頭、石材、馬賽克磚等材質元素,創造獨具特色的風格情境外;格局重整,也是本案設計的一大重點。
空間不該只是一個「殼」,它應該能完整地反映出屋主的個性和生活模式。一間34坪的房子,PartiDesign Studio建築師曾建豪與劉子瑜,用木素材、清水混凝土等元性形塑空間,成功反映出屋主夫婦崇尚自然、喜歡原味的性格,也替家找到屬於它的設計味道。
從羅東交流道往傳藝中心方向前進不久,遠遠就看到林憲慶剛完成的獨立森林群聚建築。沿著田間道路逐漸接近,門口拒馬般矗立的鐵件裝置藝術,仿彿在訪客和住客間築起一道隔屏。
蘑菇上一點一點的可愛斑點,停著一隻小瓢蟲,鮮豔的對比色彩組合彷彿踏進了繽紛的森林童話世界裡,隨著小瓢蟲的腳步,絢麗的森林裡開始醞釀著奇幻的旅程。
如果可以,誰不想在家裡弄一個像電影《媽媽咪啊》裡的露天餐桌,在陽光下喝茶聊天打發時間,但一樓的房子貴死了,別說庭園了,能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就不錯了。但即便好不容易買了一間台北市精華地段的房子,但是室內空間才11坪大,陽台跟露台比家還大,怎麼辦呢?且看大湖森林設計師柯竹書、楊愛蓮如何用巧妙的手法,把空間由11坪變身25坪的休閒空間,將怪怪的畸零屋變身能招待朋友來賞夜景兼烤肉、喝咖啡的庭園住宅!
早上九時半,來到Winnie口中那位在台北新店山上的家,四周綠蔭環繞,讓人誤以為闖進哪一處私人別墅森林。孩子們上學,先生去上班,Winnie也趕忙張羅著等下受訪要示範的食材和鍋具,一面應答著門鈴聲,高聲喊著:「門已經開了,推開就可以上來囉!」
近十年來集成材被大量運用,集成材可說是木素材使用的必然趨勢,甚至可說是百年來無法被取代的木料之一。其無法被取代的原因主要是森林砍伐限制,木頭取得不易;其次是相較須耗費多年時間長成的大塊實木,集成材利用三∼四片(甚至更多)木料接成,加工快速,延伸性高,且木頭損耗低,可降低成本,因此無論在裝修、傢具或建築上,甚至裝修用的角料也多是集成材,因此運用十分廣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