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讓人感到自在的住宅風格設計,絕對是來自於屋主過去的居住經歷。過去長期旅居國外的夫妻,購入這間位於林口的 46 坪住宅想將國外寬敞的 Loft 風格移植到台灣住宅。沒有傳統裝潢設計常見的包樑設計延展屋高,公領域隔間使用格子鐵件拉門,創造開闊通透的活動空間,搭配暖色木質元素平衡工業建材的冰冷,建構出專屬夫妻倆的個性退休宅。
18坪新成屋打造現代風小宅,為了營造紓壓的居所氛圍,且滿足與家人互動、凝聚情感的空間感,整體空間透過燕麥灰為基底,簡約乾淨的線條遊走,創造沉靜與寬敞的場域感;廊道融入圓弧的設計靈感,與方正線條的公領域有所界定,同時創造溫潤的過道氣息;為了滿足家中三位大人的收納需求,延續屋高優勢,爭取櫃體收納機能。
複層老屋位於台北精華地段,是屋主從小長大的老家,多年後因著工作及學區需求,決定搬回來居住,設計師盤點屋主需求,以一家三口加上孝親房配置,重新做整體規劃,設計師除了減少以往過多房間數,考量原屋天花較低矮,室內較幽暗的問題,運用多元材質及開放通透的設計引光入室,放大視覺效果,並加入開放式廚房中島,不僅家人互動輕鬆,招待客人從容又體面,公私領域劃分得宜,融入細膩巧思與生活美學,成為每一天卸下壓力、重新充電的歸宿。
從原始平面圖可以看出來,窄長陽台空間並不好利用,因此設計師將前半段陽台納入室內空間打造私人工作室;調整入口位置後利用系統收納創造完整落塵區。拆除客廳空間的臥房,將位於後陽台區的廚房挪動到空間中央,打造回字中島廚房升級使用機能、活化室內行走動線;客廳重砌的隔間雙面應用,讓主臥擁有寬敞的獨立更衣間。靠近後陽台閒置的房間改造成為儲藏室,用來放置屋主拍攝時所需要的器具;廚房位移後工作陽台得以規劃完整的家事間,讓僅有23坪的小宅發揮絕佳坪效。
不該讓「坪數大小」,決定你所嚮往的生活樣貌!這間13坪的夾層小套房,就比照2-3房的單層公寓般,把握3米6的屋高優勢,配置個人書房、收納書牆等生活需求,並善用梯子、輕隔間等聰明巧思,一次顧及空間感、採光和收納,為即將入住的夫妻二人,打造不可思議的日式無印風小宅。
生活是種律動,有晴有雨,居住空間則在動線環遊、材質的起承轉合間,給予豐富的意趣。12坪的老屋翻修後為2+1房及2廳,在坪數不是非常寬裕的狀況下,以公領域以開放型態爭取最大的生活場域、不阻礙採光流瀉,同時爭取屋高優勢,規劃有臥榻和小閣樓區域,提升空間層次及意境。
屋齡約 30 幾年老屋雖然有著屋高優勢,但過多的夾層遮蔽了採光、連帶影響室內空間感。設計團隊的老屋翻新計畫裡,首先全數更換水電管線,並果斷拆除多餘的夾層找回 38 坪住宅應有的空間感;利用原本的高低天花在低處隱藏各式吊隱設備,並藉由收納將格局調整成方正。改變原有格局後夫妻擁有各自獨處的舒適空間,唯一保留的錯層則規劃成小孩專屬天地,搭配複合式建材應用,讓原本陳舊的屋況蛻變為帶著奢華樣貌的嶄新宅邸。
雖然是新成屋,卻有著樑柱明顯與屋高壓迫問題,面對原始屋況的窘境,卓林設計師Jeff Chu重新梳理長型屋格局,利用樑下空間植入頂天收納櫃,垂直延展視覺外亦解決小坪數收納不足的問題;採光絕佳處規劃中島連接餐桌,創造悠閒的午茶時光;天花板美式線板層次搭配懸浮隔屏創造出空間景深,讓11.9坪住宅活出優雅的底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