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地處地震帶,大大小小的地震已經是日常,雖然建築法在921地震後,已經加強對房屋結構與抗震的要求,但震後還是建議大家,利用一點時間好好檢查房屋內外,生活會變得更安全喔!今天的私房秘技就要帶大家一起用5步驟檢查地震後的房屋安全,GO!GO!
為了給孩子更好的居住環境,屋主希望將原有透明店面空間改為住家使用,要規劃出3房1廳1衛,因此委託設計師在預算有限的條件下,將夾層空間最佳化,給屋主小孩一男一女各自擁有獨立房間,設計師運用多元材質,將機能最大化,並規劃出三房的格局,同時優化安全結構、隔音效果及隱密性,實踐屋主對孩子們的愛,給一家人理想的生活場域。
你也迷戀木質調的質樸韻味、榻榻米的陣陣清香,嚮往著日式風的典雅內斂嗎?這間全面翻新的50坪老宅,屋主對日本文化與歷史研究頗深,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將傳統和現代結合,實現夢想裡的日式風居家。設計團隊發揮日本的職人精神,深入了解「日式建築」的結構與工法後,重新詮釋符合一家四口需求的現代居家,卻保有屬於濃濃的和式風情。
7坪2房2廳為一夾層空間居住者為一家三口,規劃為北歐風木質宅,男主人因為工作作息與家人不同,希望可以有不打擾家人夜晚休息的工作空間,並化解建築結構的缺點,實現讓全家人都好住的居宅場域。
劉玉婷設計師透過 30 多年的老宅改造,不僅改善了外觀,也重新配置內部結構,包括增設採光天井,使老宅轉變成陽光充足的現代住宅。
深入觀察台灣的巷弄結構,可以明顯發現到眾多住宅設計上不論是透天建築或公寓結構,主要傾向於選擇共同壁及連棟的設計風格;而「連棟透天」不論是在北部、中部抑或是南部,都是早期建築文化的重要指標。這間位於台南歸仁區屋齡 40 年的透天別墅是標準三戶相連的連棟透天設計,也就是國外常見的Townhouse;比起獨棟透天、連棟住宅的共壁設計,面對翻新工程會需要更細膩的基礎施作。
「家除了是乘載居者生活的載體,也是體現居者品味的展示空間」,坐落於新北市的131坪毛胚屋,為一棟擁有降板結構的SC鋼骨大樓,周彥如總監利用過往所累積的經驗,在降板上重新配置乾溼區、3+1房格局與隔音墊工序,最後再利用精挑細選的媒材、家具,渲染專屬於一家五口的新時代藝術宅。
面對新家的坪數較小,該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?這間23坪混搭風小宅的屋主,正面臨這個困擾,於是二度邀請沐光寓設計團隊,希望能挖掘空間的潛能,讓生活不用受限於坪數。全室選擇暖洋洋的奶油色基底,並做足系統收納、修飾結構痕跡,使室內兼具舒適外觀、實用機能,帶領全家進入美好的生活情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