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形中悄悄衰退的手工技藝,搭建的是數百、數十年便流傳下來的台灣建築生命,承載著我們從小對「家」的生活記憶。大從木樑構造的搭建,小至花磚雕刻的紋路,都是無數幕後英雄─這些工藝師傅們揮霍青春年華,用想像不到的汗水、淚水所耕耘出來的珍貴藝術資產。本集「就是愛住設計家」要帶您一同見證道地的台灣工法技藝,數算創建輝煌過去的時代驕傲,以及被現今世代遺忘的文化眼淚。
『家』一直是人互為主體的存在,是提供人類遮風避雨、安身立命的代言詞,台灣是個海島國家,各種文化交融造就台灣歷史與家屋型態,這些文化在台灣刻下印記,也在這裡獲得轉換,不同文化對於家屋形式有著不同的重要性,究竟家屋給我們是安定,還是更多精神上的寄託? 本集以設計家導演及企劃的自身觀點,透百年的歷史切片尋找『台灣家屋』的存在價值。
一對身為長子長媳的屋主夫妻,為了讓母親一解思鄉之情並享受天倫之樂,按照古厝舊址尋找適合的地方,決定自地自建蓋一棟屬於家族團聚的傳承別墅,於是找上擁有建築與室內設計背景的張益勝設計師,從舊屋拆除、山坡整地、水土保持、建築設計到室內裝修,歷經四年依循地形地貌與屋主的人文特質,為屋主一家人圓了自建宅的夢想。
當年由阿公一磚一瓦建造而成的近百年透天古厝,積累著跨越三代的歲月與記憶,設計師以「裸」的規劃概念為出發點,不做過多的塗抹裝飾,將現代居家的使用需求帶入,賦予老屋新舊交融的不同風貌。由於建築本身是 4 層樓的狹長屋型,採光嚴重不足,因此設計師把梯間配置於空間中央,透過踏面以沖孔處理的鐵製樓梯與玻璃電梯
古厝,經歷世代的洗禮,寄託著老一輩情感的寫照,而古厝建材中的屋瓦、紅磚,更象徵傳統技藝的生命與內涵。隨著時代變遷,當傳統藝術逐漸被遺忘,瓦窯第四代傳人-李俊宏,堅持將台灣美好文化的故事,繼續傳誦千里。
古厝,歷經時代的洗禮,擁有時間過程的建築風貌,從屋瓦、女兒牆、柱子等依序不同裝飾,皆有著專屬的象徵寓意。而在每個人心中都有對老空間不同的情感寫照,是屬於兒時的家、故鄉祖宅或者是長輩口中的回憶,今天就讓我們跟著老空間的古建材,一起品讀歲月的建築韻味。
每一座古厝的故事,都是一部活歷史,那些曾經在裡面發生的事,生活的人們,在古厝留下歲月的印記,它見證時空的轉換,如何保留古厝的絕代風華,轉化出新風貌重現於世人?
三合院是一種台灣傳統古厝的建造基本模式,通常我們看到的三合院都會有所謂的正房、東西廂房,一共坐落三個方向故稱三合院,在東方傳統觀念洗禮之下,連居住的位置都非常講究,好比說接待賓客之處通常是正廳,長輩住在正房右邊、長子住在廂房左邊,次子則住在廂房右邊,隨著在家中的地位而依序排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