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原始平面圖可以看出來,窄長陽台空間並不好利用,因此設計師將前半段陽台納入室內空間打造私人工作室;調整入口位置後利用系統收納創造完整落塵區。拆除客廳空間的臥房,將位於後陽台區的廚房挪動到空間中央,打造回字中島廚房升級使用機能、活化室內行走動線;客廳重砌的隔間雙面應用,讓主臥擁有寬敞的獨立更衣間。靠近後陽台閒置的房間改造成為儲藏室,用來放置屋主拍攝時所需要的器具;廚房位移後工作陽台得以規劃完整的家事間,讓僅有23坪的小宅發揮絕佳坪效。
屋主夫妻因第三個孩子加入新生活而顯得舊宅空間侷促,購入了位於台北文山區的中古屋,坐擁三面採光與 48 坪寬敞基地面積,設計師以家人團聚生活與個體獨立性去思考空間分配,創造可共享亦能獨立的機能設計,並整合工作陽台與景觀陽台,不僅讓臥室動線互通,也在天花板設計吊桿,打造能感受四季更迭的多元放鬆空間。
設計師以合宜的格局配置,搭配透明玻璃介質及開放式設計,為採光面不足的35坪老屋,爭取充裕的陽光進駐,更以溫潤的木質調為主軸,圍塑於天、地、壁,賦予自然休閒的現代風居家質感。
改造屋齡四十年老屋的格局,廚房改為開放式擴大公共空間;廳區沒有大型量體遮蔽視野,360 度美型半高電視牆形塑連貫通透的空間感;長型廊道拓展空間景深也讓光線能穿透到後方多功能空間。重整後的餐廚區除了空間感與動線都優化之外,也規劃出工作陽台滿足屋主的需求。
工作忙碌又不想花太多時間社交,那你一定要有個宅得舒服的家!單身銀行業主管的 8 坪大套房裡,移植日式小宅的格局規劃,將玄關設定好的一字型廚房下方嵌入洗衣機,回到家能順手將要洗滌的襪子與外衣丟進去,打造複合式機能的家事間,也解決沒有工作陽台的問題。另一側挑選移動式風格鞋櫃,高櫃腳設計可以擺放掃地機器人,也能自由地移動位置。
年邁老屋超過 60 年歲月的摧殘,內部管線外露、牆面磁磚斑駁之外,舊式隔間影響動線與採光,更造成空間諸多浪費。設計團隊首先重新建立房屋結構,天花板原木橫樑與鏽蝕的柱體全數拆除改為鋼材,基底結構的鋼材也都噴上防鏽漆,讓結構更為耐用;地板重新灌漿並鋪貼海島型木地板增加防潮與耐用性。
誰想得到這個實際坪數只有 10 坪大的辦公室,改造成新房後,不但有客廳、廚房、書房,還有更衣室與工作陽台!更讓人驚訝的是,客廳與臥室的面積,比起 30 坪住家的規格毫不遜色。
既然三房兩廳已綽綽有餘,何不讓空間更有想像力?將廚房從閉鎖的狹空間內解放,從玄關、客廳到廚房的串聯為主軸,側開的書房成了旁伸的動線,將工作陽台化為空間的綠支援……原來,陰沈壞格局也能變身開朗明亮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