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發現很多朋友都有手作的興趣,皮雕、拼布、蝶谷巴特、禪繞畫、書法習字...等,不過大部分的人似乎覺得做手作的空間,只要有一張桌子就好,於是是在梳妝台做、電腦桌前面做。
平常在營造或室內裝潢時,總是剩下許多品質還不錯的材料。可能是被裁成一小段一小段的角材、或者切剩的一小片板材等,這些材料雖然是實木,但卻因面積不夠大而遭受拋棄。在我採訪的過程中,我也看過許多設計師突發奇想,像是把剩餘的實木削片,以一片一片的魚麟形式、蚊子釘固定在門片上,削片在不同是也光線折射下,呈現出優雅的淺木色澤,非常好看。也有設計師將剩餘的角材稍微煙燻,作為老屋窗外的遮陽格栅。
最近遇到一位屋主,因長期搬重物,肩膀不太方便舉高,在曬衣服的時候常常感到肩膀不適。「肩膀舉不高,希望曬衣桿可以大概在我頭頂的高度,這樣我手只要舉一般高度就可以掛衣服或曬棉被了。」她說。
隨著人口高齡化,許多民眾在裝修時,開始會想到老後的住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。但許多人還是只有著重在浴室的改造、地板的平整等,但卻忽略了在房間、門口及走廊上安裝扶手的重要性。
基於環保、懷舊或長輩需求,越來越多人習慣在搬家的時候,把舊家家具也一併移到新的地點。在搬運之前,最好能夠先評估幾項重點,較可以避免搬過去之後,放不下、不合適或沒用到的窘境。
常有人為了孩子的教育環境而「孟母三遷」,試著找到對孩子最好的學區,但是否有人會為了接父母來住而「孟子╱孟女三遷」、只為適合找到父母適合的住宅社區嗎?要怎麼評斷,才知道是否適合?
最近是否有明顯感到氣候的不穩定呢?一下子「極度乾燥」、一下子又變得溼溼黏黏。是的,又到了吹南風的季節了,這時候如果手邊有個溫濕度計,就較可以判斷當天可以做哪些家事?電器用品又有哪些要留意保養的。
老屋改造、老屋新生這十幾年來很盛行,當初所謂的三十多歲老屋,現在也邁向四十好幾。四十多歲的房子,還能夠再住上一個世代、甚至兩個世代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