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歡與眾不同的屋主,具備獨樹一格的美學品味和眼光,因此 16 坪的北歐風居家,有著相當特別的外轉角沙發設計,打破了制式的空間印象。而為了引入更多的自然陽光,設計師將靠近窗邊的房間隔牆拆除,進而放大公領域的使用面積,沿著流暢的動線進入室內,讓居家空間化身為清新陽光的散步路徑!
屋主是緬甸人,在台灣落地深根後組成家庭定居在台北,購入 24.5 坪新成屋後,面對空間裝修需求不僅需要三房兩廳兩衛格局,更希望能讓信仰在家中有一處妥善供奉的位置,又不會顯得突兀。另外,特別重視親子關係與家庭生活的屋主,也希望住宅能有替孩子打造的專屬遊戲空間,也能讓夫妻在家時光感到休閒放鬆。
屋主為給孩子更理想的學區環境購入15坪新成屋,經驗豐富的設計師先瞭解屋主需求,透過格局變更化解風水疑慮,同時提供冰箱與神龕絕佳位置,並創造屋主期待的獨立書房空間,
壁龕是在牆面設計的凹槽,它可以用來收納跟展示物品,提到壁龕一般人都會聯想到佛龕跟神龕,但其實它的功能遠大於此。從玄關櫃、客廳收納、廚房收納、臥室收納到浴室收納,都能透過壁龕設計,發揮強大的坪效,還能減少凸出的收納櫃、展示架,導致碰撞受傷的風險。以下整理了關於壁龕的各種疑問,以及應用於居家空間的實例,來看它到底有多「龕」用吧!
38坪居宅,設計師考量到家有長輩,於是打造便於輪椅行動的動線,並加大餐廳和尊親房的空間尺度,同時也將神龕與餐櫃巧妙結合,融合不同年齡層所需的習慣及美學觀點,塑造溫馨有感的生活空間,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! 公共空間引用開放式格局、拉寬了場域向度,放寬長者的輪椅動線,並加入通透性建材,採以玻璃打造廚房
54 坪現代風居家,設計師透過裝修手法弱化客廳天花的大樑,同時考量到家有神龕的需求,因此將其結合納入整體設計中,再援引輕柔素雅的色調鋪陳,打造出美輪美奐的空間視野,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!整體以白色、木紋為基底,並藉由窗面引入自然山景,於室內天花板大面積鋪陳天然木皮,以此呼應窗外景色,客廳與書房之間
與長輩同住屋簷下,自然要有照顧生活起居和滿足日常習慣的需求,於是利用一間房的格局調整,賦予更多彈性的運用,不僅靜思禮佛的神龕與餐櫃巧妙結合,也加大餐廳和尊親房的尺度,方便輪椅的動線進出,而主臥也新添更衣室。
當你的居住空間超過 5 – 10 年,建議應尋求專業設計師進行屋況檢視,維持居住安全與美觀設計,設計團隊為服務一家人已逾 10 年的中古屋重新改造,賦予陰暗、狹窄的屋舍嶄新光譜。設計師重劃神龕與衛浴位置,接著調整公私領域比例,並打開領域視野,讓家人除了擁有寬裕的私人空間,更能在公共區域享受歡聚之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