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會風-室內設計文章報導推薦-設計家 Searchome

登入 / 註冊

會員登入

網友 / 設計師註冊

首頁 > 文章搜尋結果 > 都會風

木石相伴實現慢活起點,步入自然與現代感並具的45坪都會親子宅!_視覺圖

木石相伴實現慢活起點,步入自然與現代感並具的45坪都會親子宅!

屋主一家入住45坪中古屋,居宅坐擁大面窗景綠意及充沛日光,為了將優勢最大化,大雄設計團隊 先是規劃齊備的2房2廳2衛格局,滿足居者一家基礎的生活需求,接著立面與地坪揉捻木石等自然感質材,於大尺度L型開窗的襯托下,室內的木質、石材與窗外的綠意巧妙呼應,一步步構築出開闊感與舒適度兼具的都會親子宅。

和大自然住一起!都會生態住宅風潮當道,在家竟然可以種樹和蔬菜?_視覺圖

和大自然住一起!都會生態住宅風潮當道,在家竟然可以種樹和蔬菜?

隨著地球環境和氣候的轉變,讓氣溫逐漸攀升,健康有機與環境永續議題成為國內外的話題熱潮,也喚起了重視自然和友善環境的意識。然而,在人口過度集中於都會區的現代生活中,可耕地亦大幅減少,該如何節能減碳,進而提升生活的舒適度呢?讓我們來開箱以下 4 位屋主的自然系住宅,一起打造生態烏托邦吧!

三手中古屋格局這樣解!以原始平面圖出發將廚房移位、書房主臥對調,打造 25 坪小宅最佳格局_視覺圖

三手中古屋格局這樣解!以原始平面圖出發將廚房移位、書房主臥對調,打造 25 坪小宅最佳格局

理想很美好、現實卻很殘酷,許多購買中古屋或老屋的屋主,都會在格局做一定的調整,但並非只要請設計師重新規劃就能落實,常常會碰到平面圖設計完後無法順利申請裝修許的問題。耀昀創意設計憑藉豐富的老屋改造經驗,先調閱建商原始平面圖、並和前屋主的格局改造圖做比對,找出問題癥結點後進行圖面製作,符合裝修許可規範,讓想法上的改造可以順利落實,將這間原本充滿諸多限制的 25 坪小宅翻新,由 1+1 房改為 2+1 房實踐屋主理想格局!

兩房兩廳完美構圖!17.5 坪小宅用特殊漆與圓弧造型,刻畫都會區裡精緻溫暖的生活感_視覺圖

兩房兩廳完美構圖!17.5 坪小宅用特殊漆與圓弧造型,刻畫都會區裡精緻溫暖的生活感

誰說小坪數住宅就只能走簡約北歐風或無印良品的木系質感!這間僅 17.5 坪的新成屋有著媲美豪宅的精緻設計,特殊漆與立體磁磚鋪敘立面,天花板3D弧形與櫃體圓潤倒角,透過材質堆疊與曲線呈現細膩的設計。面對單調的收納櫃體,樂朵室內設計團隊選擇融合藝術雕塑的概念,將玄關端景櫃、空間收納櫃與層架化為裝置藝術,刻畫兩房兩廳一衛小住宅的最佳構圖。

高級灰與自然共舞,給小坪數大享受!14坪現代宅展現沉穩舒適的都會生活美學~_視覺圖

高級灰與自然共舞,給小坪數大享受!14坪現代宅展現沉穩舒適的都會生活美學~

位於新店區的 14 坪現代小宅,由一位工程師屋主打造,他對家的最大期望是擁有獨立書房,並同時兼具收納與客房機能。此外,他希望家中的建材元素精簡,以兩種主要材質形塑整體空間。因此委託墨生設計研究室,在深度討論與細緻規劃後,實現了這個充滿個人風格的夢想之家。

廚房翻新要多少錢?系統廚具可以局部更換嗎?2025 完整廚房裝修流程與價格懶人包_視覺圖

廚房翻新要多少錢?系統廚具可以局部更換嗎?2025 完整廚房裝修流程與價格懶人包

購買老屋或中古屋時,原屋主使用過的老舊廚具,大部分屋主一定都會想要翻新,但整個廚房翻新要多少錢?系統廚具可否局部更換?拆除價格要抓多少?絕對是許多屋主想要了解的細節,因為這關係到整體裝修預算是否超標。本篇介紹整體廚房翻新的步驟,從就廚具拆除、水電管線重配、系統廚具挑選與安裝等細節,給想要翻新舊廚具的完整的預算參考!

開箱工程師的全能北歐宅!中島餐廚、開放書房與獨立更衣間一應俱全,管線重配讓智能家電與收納完美整合_視覺圖

開箱工程師的全能北歐宅!中島餐廚、開放書房與獨立更衣間一應俱全,管線重配讓智能家電與收納完美整合

29 坪要規劃三房兩廳兩衛,是否以為空間都會很擁擠?由緹也室內設計團隊操刀進行老屋改造,根據屋主夫妻的生活需求規劃,拆除廚房和書房的隔間牆打造開放式公共區域,書房轉角櫃複合式櫃型設計不僅將收納美型化,更整合掃地機器人停泊基座,達到整體設計。多功能房隔間牆與書櫃結合,內部加裝五金吊架與全身鏡,作為屋主夫妻專屬健身空間;擴大主臥浴室安排泡澡浴缸,優化獨立更衣間與浴室的使用動線。梳理水電管線並利用木質、塗料與石材混搭,陳舊老屋風貌幻化為溫馨的北歐風住宅。

新婚、情侶同居生活指南!讓共享空間更自在的 5 個設計提案_視覺圖

新婚、情侶同居生活指南!讓共享空間更自在的 5 個設計提案

「愛是兩人一張棉被,也是一人一瓶清水。」這句來自方大同《每個人都會》的歌詞,描繪了關於愛的不同樣貌,也道出了親密關係最微妙的平衡。他的音樂總是充滿對愛的細膩描寫,這首歌亦不例外。愛情關係中,可以是親密的,也可以是彼此間剛剛好的距離。當兩個人選擇共度生活,如何透過設計,讓家既是親密相處的港灣,也能滿足個人的獨立需求?
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