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經濟快速成長背後,在地文化的保存、台灣傳統技藝的復甦,成為新一代人反思的根本。而在台灣傳統年代,枝幹碧綠,外圓中空,帶有清高君子之風的竹子,因其生長期短、堅韌,成為常見的生活用具;而竹山,則是竹工藝最繁盛的地點。當竹山隨著時代興衰起落,提倡小鎮文創的何培鈞,決定活化舊有台西客運站,重展竹林清幽風華。
古厝,經歷世代的洗禮,寄託著老一輩情感的寫照,而古厝建材中的屋瓦、紅磚,更象徵傳統技藝的生命與內涵。隨著時代變遷,當傳統藝術逐漸被遺忘,瓦窯第四代傳人-李俊宏,堅持將台灣美好文化的故事,繼續傳誦千里。
隨著時光流轉,台灣這塊土地上似乎有許多漸漸被人遺忘的樸拙工藝,在大環境的變遷中消逝與沒落…但是總有那麼幾個人願意放棄原本的成就,為了重拾兒時的記憶與傳承在地的文化,他們毅然決然返家與故鄉同在,對於從小在瓦窯廠長大的李俊宏來說,離開上班族的安穩工作承接已近沒落的家業,雖然路途艱辛萬分,但回首自己生長的痕跡,才能感受人與土地的真實溫度。
「爺爺曾說:我們那個時代教育我們,東西壞了需要修理,而不是把它丟掉。」你可曾懷念起爺爺奶奶哼唱著日本歌謠、講述著他們在日治時期一家子擠在日式老家屋的居住回憶呢?讓我們先走進巷弄裡,找尋蘊藏在台灣歷史洪流裡曾經被遺忘、經歷了搶救活化的老屋新生命!